太湖上的一艘船上吃飯,老實說當時聽導遊說還以為是在一艘小船上面吃飯.沒想到應該說這是一棟房子把它建在湖旁邊,建築物的造型是一艘船的模樣.這一趟無錫之旅,我們並沒有在這太湖遊園,記得以前念書的時候有讀到太湖,中國五大 淡水湖 之一,水域面積排第三,位於 江蘇省 南部和 浙江省 北部交界處.
來這邊吃的遊客還挺多的
因 范蠡 而得名的湖、園—蠡園在蠡湖畔。 蠡湖是太湖的一部分,又名五里湖。 蠡園的佈局,一部分以太湖石堆放的假山為主;另一部分以湖邊的千步長廊、沿湖長堤為主。 千部長廊一邊緊靠碧波蕩漾的蠡湖,一邊是砌有不同團案的89扇花窗的長牆,牆壁上還嵌著一些珍貴的石刻。 蠡湖、蠡園皆因著名歷史人物范蠡而得名。 傳說越國大夫范蠡助越滅吳後,曾與 西施 泛舟在五里湖上。 後人為紀念此事,把五里湖改名為蠡湖。
這摩天輪真的還蠻高大的,不過仔細看了一下包廂,我覺得幫他改個名字 "驚天動地風火輪"如呵?哈哈!老實說看過很多國家的摩天輪,怎麼看我都覺得只有倫敦的 London Eye 讓人有比較安全的感覺.
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——白魚、銀魚和白蝦
下面這就是其中的銀魚, 很大一條喔~不過裹著粉還真看不出來裡面的魚像什麼
切開來看,哇! 原來銀魚只有裡面1mm寬的小魚, 說小魚不如說它是小"布拉魚" or "吻仔魚"...所以這一盤就是 十多隻的吻仔魚拿來炸. 那還不如來一盤吻仔魚炒蛋.
太湖銀魚 ,長二寸餘,體長略圓,形如玉簪,似無骨無腸,細嫩透明,色澤似銀,故稱銀魚。 春秋時期,太湖就盛產銀魚,宋代詩人“春後銀魚霜下鱸”的名句,把銀魚與鱸魚並列為魚中珍品。 清康熙年間,銀魚就被列為“貢品”。 銀魚原為海魚,後定居在太湖繁衍,是太湖名貴特產。 銀魚肉質細嫩,營養豐富,無鱗、無刺、無腥味,可烹製各種佳餚,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。
無錫排骨,傳說,無錫肉骨頭創制於宋朝,還與活佛濟公有著一段不解之緣。一天,無錫城裡來了一位身穿道袍,手持破扇的討飯人。走進一家熟肉舖,向店主討錢,店主對他說:“要錢沒有,就給你塊肉吃吧。 ”於是便提起一塊斤把重的熟豬肉遞給這位討飯人。原來他就是傳說中的活佛濟公。濟公接肉就吃,吃完了又向店主要,就這樣吃了要,要了吃,終於惹得店主不高興起來。他說:“肉都給你吃光了,我明天還賣什麼呀! ”濟公便接過話題爽朗地回答道:“賣骨頭唄! ”說罷,就從破蒲扇上拉下幾根蒲筋,裹起幾根啃剩下的肉骨頭,交給店主,並對他說:“用這幾根蒲筋和肉骨頭一同烹煮,我吃掉的肉會加倍奉還給你的。 ”店主聞言,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這位討飯人,覺得他不像開玩笑,但仍是將信將疑。
次日清晨,起來燒肉時,他抱著不妨一試的心理,將濟公交給他的蒲筋和骨頭放入鍋裡煮燒。誰知很快便從鍋裡噴出一股撲鼻的肉汁香味。他打開鍋蓋一看,但見滿滿一鍋帶有精肉的骨頭在冒著誘人的香氣。取出一嚐,肉質酥爛,鮮香濃郁,店主好生奇怪。鄰居們聞訊也趕來觀看這一奇事,並紛紛品嚐,無不覺得異常鮮美。從此以後,這家肉鋪就開始經營起肉骨頭生意,賺了不少錢。清朝時無錫南門“莫興盛肉店”的醬肉排骨頗受歡迎。後來三鳳橋附近的“餘慎肉店”為了擴大買賣,爭得市場,高薪聘請了幾位燒肉師傅,並在吸取前人和其他肉店烹製肉骨頭的經驗基礎上,改進選料、調味、操作方法,所以到了清末,三鳳橋肉骨頭就已名揚天下了。
這次很可惜沒辦法吃到白蝦, 聽說白蝦煮好瞎子是白色的.
沒白蝦那就吃個豆炒蝦仁吧!比起昨天在周庄吃的假蝦仁(蒟蒻做的)好吃很多.
又吃到米踢了~哈哈!老實說還不錯吃
麵筋,是由小麥、大麥等穀物中所提取,主要由穀物中的各種蛋白質組成。在亞洲食品和素食品中,麵筋常被用作肉類的替代物。中國宋朝人沈括的《夢溪筆談》中有「濯盡柔麵,麵筋乃見。」之語。麵筋是麵團裡的不溶於水的蛋白質,如果把麵團放於水裡沖洗,當把所有可溶於水的物質被沖走後,剩下的就是麵筋
炒鱔魚,好吃!這一餐中我就最喜歡這一道菜了.台灣吃鱔魚炒麵的鱔魚都沒有很多,沒想到這一盤鱔魚這麼多.
麻婆豆腐.不過沒加辣少了一點點的味道
大家都餓了吧!不過可以看的出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.剛剛大家都還因為早上在買珍珠那拖了好久不高興.我們吃這道菜已經是下午一點多了.大家也都餓了.
太湖白魚 :亦稱“鰷”“頭尾俱向上”而得名,體狹長側扁,細骨細鱗,銀光閃爍,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。 目前尚未養殖,主要依靠天然捕撈。 白魚肉質細嫩,鱗下脂肪多,酷似鰣魚,是太湖名貴魚類。
豆皮炒菜.
這就是太湖旁的景色,已經都現代化了.不過怎麼天色有點汙濁的感覺.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多的工廠.
吃完後我們往回的路上就在這蠡園拍拍照吧.
吃完這一道菜,我們就開始前往杭州囉.無錫這一個大都市,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可以再來.希望之後能遇到好一點的地陪.
- Dec 08 Wed 2010 22:53
【Kの遊記】 無錫。太湖珍寶舫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